你可能觉得颈动脉斑块离自己很远,但现实是:40岁以上的人,近1/3都有颈动脉斑块(数据来自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》)。
更吓人的是,很多人明明查出来了,却因为听信各种“偏方”或者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硬生生把“小问题”拖成了脑梗!
最近我就遇到一个患者,老李,58岁,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,医生让他吃他汀。结果老李上网一搜,看到“他汀伤肝”“吃久了会痴呆”之类的说法,吓得自己把药停了。半年后,突然半边身子动不了,送医院一查——脑梗了!
这种悲剧真的太多见了。今天我就把颈动脉斑块用药的3大误区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,尤其是那些“以为在养生,其实在作死”的错误观念。
误区1:“他汀伤肝,查出来斑块也不敢吃”
真实情况:他汀确实可能伤肝,但概率比你出门被雷劈还低!
很多人一听说“他汀可能影响肝功能”,立马吓得把药扔了。但你知道吗?临床数据显示,他汀导致严重肝损伤的概率是非常低的(美国FDA统计)。相比之下,不吃他汀,斑块继续长大,脑梗风险可是实打实很大!
正确做法:
定期查肝功:刚开始吃他汀时,医生会让你1~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,如果真的有问题(概率极低),调整剂量或换药就行。
别自己吓自己:转氨酶轻度升高(比如正常值3倍以内)通常不用停药,身体适应后可能会自己降下来。
伤肝的罪魁祸首可能是这些:熬夜、喝酒、乱吃保健品,比他汀伤肝多了!
误区2:“血脂降下来了,他汀就能停”
真实情况:血脂正常≠斑块不长了!停药的后果可能就是斑块悄悄“爆雷”!
很多人觉得,吃药后血脂降到正常范围(比如LDL-C<3.4mmol/L),就可以停药了。大错特错!
对于已经有斑块的人,LDL-C必须降到1.8mmol/L以下,甚至<1.5mmol/L,才有机会让斑块变小或者稳定住(国际指南明确推荐)。如果刚刚达标就停药,血脂很快就会反弹,斑块又会偷偷长大!
正确做法:
别只看化验单上的“正常范围”:普通人LDL-C<3.4mmol/L算正常,但你有斑块,就得按更严格的标准来(<1.8mmol/L)。
他汀不是吃几天就停的“感冒药”: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,具体听医生的。
如果担心副作用:可以和医生讨论换用新型降脂药(比如PCSK9抑制剂),但千万别自己瞎停!
误区3:“阿司匹林可以随便吃,能防脑梗”
真实情况: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!乱吃可能胃出血甚至脑出血!
阿司匹林确实能抗血小板,减少血栓风险,但它是一把“双刃剑”——没选对人群,可能弊大于利!
哪些人可能需要吃阿司匹林?
已经确诊冠心病、脑梗或放过支架的人。
颈动脉斑块狭窄>50%,且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高危因素。
哪些人吃了反而危险?
单纯只有颈动脉斑块,但狭窄不严重(<50%)。
有胃溃疡、出血倾向的人。
正确做法:
别自己买来吃:吃不吃阿司匹林,必须由医生评估出血风险后再决定。
吃的话要护胃:医生可能会让你联用护胃药(比如奥美拉唑)。
定期查便潜血:如果发现黑便(可能是胃出血),赶紧去医院!
颈动脉斑块就像血管里的“定时炸弹”,但它不是一下子爆的,而是你一次次忽视、一次次不管,最后“砰”的一声……
记住3件事:
他汀该吃就得吃,别因噎废食。
血脂要降到更低(LDL-C<1.8甚至1.5mmol/L),别满足于“正常范围”。
阿司匹林不是万能药,乱吃可能出大事。
参考文献:
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(2023)》
美国心脏协会(AHA)降脂治疗建议
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识:颈动脉斑块管理》